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許家湖鎮是農業大鎮,耕地面積7萬余畝,農作物種類豐富。該轄區內有生姜20000畝、玉米17000畝、小麥15000畝、土豆5000畝;作物收獲之后,秸稈數量多、處理難、棄之可惜,還有部分群眾為圖一時方便,焚燒秸稈雜草,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秸稈顆粒機顆粒燃料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大難題。
為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打造綠色生態循環模式,近年來,許家湖鎮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把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結合起來,開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走出了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
健全機制,全面謀劃。
成立以分管班子成員為組長、農機站和環衛所負責人為副組長、管理區書記為成員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專班,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健全收儲運體系,組建專業收集運輸隊伍,在陳家莊子和荊山嶺村設置2個試點,并在各村設置柴草園集中存放農作物秸稈;強化對于秸稈綜合利用的宣傳引導,相繼召開鎮、村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會議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與各村簽訂目標責任書,在中小學開展了“大手拉小手”等秸稈綜合利用宣傳活動,并采取發放宣傳單、出動宣傳車、懸掛宣傳條幅等方式,使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
能源轉化,同步增收。
不同的農作物秸稈價值不同,處理方式上也存在差異,針對生姜、玉米等農作物秸稈含熱量高特性,對接沂水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在轄區各村設置1-2處生物質資源存放點,按照每噸280元至480元的價格有償收集各類作物秸稈資源;在鎮駐地東北、中部、西南各設1處農林廢棄物集中處理站,對收集來的農作物秸稈、樹枝等經破碎機、粉碎機、秸稈顆粒機、打包機等工序后,就出來生物質顆粒燃料了,作為生物質發電原料進行燃燒發電,余熱產生的蒸汽供廬山化工園區企業生產使用。通過秸稈顆粒機農作物秸稈的燃料化,有效解決了鎮域內生姜、大蒜、樹枝等秸稈不易處理的難題,既減少了秸稈燃燒帶來的污染問題,又美化了鄉村環境,農戶除種植農作物產生的收益外,每畝地可額外增加200元收入,實現了一舉多得。
秸稈利用問題由來已久,涉及面廣、解決難度大,許家湖鎮創新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模式,變堵為疏,有效運用秸稈綜合利用燃料化、肥料化、飼料化作為三大主要處理模式,破解農作物秸稈處理難題,提高了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實現了秸稈資源和經濟效益更大化,在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建設美麗鄉村和防治大氣污染等各項重點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秸稈顆粒機秸稈燃料化利用解決了這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