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城縣,一座甜城,國家糖料蔗生產基地和廣西糖料蔗生產重點縣,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53萬畝,種蔗制糖是當地縣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的甜蜜事業。
“甘蔗沒有兩頭甜”,當地的甘蔗種植帶來了巨量秸稈。每到榨季,收割完的甘蔗地里留下的蔗葉就地焚燒,給鄉村上空罩上了一層陰霾,成為這座甜城甜蜜事業的一大缺憾。柳城縣每年秸稈總量約53萬噸,其中甘蔗產生的秸稈占了一半。
如今,榨季的柳城縣,甘蔗地里不再濃煙滾滾,空氣質量也明顯改善。那么,大量的甘蔗秸稈都去哪兒了?
致富新路
“突突突……”一臺拖拉機馱著滿滿一車甘蔗尾梢開進柳城縣沖脈鎮指揮村優豐農機專業合作社。進入榨季以來,運輸蔗葉的車一輛接著一輛來到這里的秸稈收購點,空氣中彌漫著草料發酵的濃郁氣味。只見拖拉機徑直駛向地磅,過秤后開到一旁卸下了3噸多甘蔗尾梢。
這是六塘鎮拉燕村良村屯村民梁美玲拉來的。她家種了近20畝甘蔗,以前丟在地里燒掉的蔗葉尾梢都送到了收購點賣錢,平均每噸能賣150元到180元,梁美玲數著錢欣喜地離開了合作社。
這個榨季,柳城縣收割完的甘蔗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撿拾地里的甘蔗尾梢送到集中收購點,這些尾梢被加工成青貯飼料賣給畜牧場,剩下的甘蔗葉則由機械收集打包后送往工廠加工成飼料、肥料或生物質顆粒燃料。
走進廣西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秸稈經過秸稈顆粒機成套的設備生產線變成了一袋袋畜牧家禽顆粒飼料。“秸稈加工的飼料富含生物質成分,比一般的青貯飼料更耐儲存,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說。
飼料化、肥料化是目前柳城縣農作物秸稈利用主要方式,2021年,該縣飼料化利用約22萬噸,肥料化利用約19萬噸。
以前村里燒秸稈熏得人不敢出門,現在政府監控秸稈露天焚燒,回家路上再也不怕熏眼睛,空氣都變好了。
秸稈禁燒帶來的生態效益也十分顯著,數據顯示,2021年柳城縣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0.7%,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每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為45微克每立方米。
效益見好
把廢棄秸稈做成產業,這條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路,柳城縣走了出來。
“以前甘蔗尾梢爛在地里都沒人要,現在村民們都不讓別人來自己家的蔗地里撿了。”縣農業局副局長梁洪柳的一句話道出了群眾思想的轉變。
“目前,柳城縣蔗葉、稻稈和桑枝等秸稈產生總量約53萬噸,可收集量約48萬噸。為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農村環境問題,促進鄉村振興,柳城縣探索出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等‘五化’綜合利用的路子。”梁洪柳說。
2021年,柳城縣秸稈利用市場主體由2020年的15家增加到25家。新增市場主體主要是青貯飼料加工,覆蓋全縣12個鄉鎮,消耗利用農作物秸稈達5萬噸以上。
同時,縣里積極推廣秸稈固化成型顆粒燃料、秸稈生物發電等技術。柳州鑫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利用蔗葉、樹皮、枝丫材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生物直燃發電,每年可實現秸稈發電2億千瓦時,實現經濟效益3000萬元。
“惟有做長產業鏈,才能不斷做大規模,降低成本。”柳城縣委書記李柳彬說,2022年,柳城縣秸稈綜合利用率將力爭在86%的基礎上提高6個百分點,秸稈離田利用率超過46%,形成秸稈收集與產業化利用的綜合發展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