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是農作物的另一半,是農業生產的副產物,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在9月29日舉辦的首屆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嚴東權重點發布了《全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情況報告》。
嚴東權介紹,為摸清全國農作物秸稈產生和利用情況,全面支撐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從2019年起,農業農村部建立了包含13種主要農作物的全國秸稈資源臺賬。目前,臺賬已覆蓋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涵蓋了產生秸稈的2963個縣級單位、使用秸稈的3.4萬家市場主體,以及34.3萬戶抽樣農戶。
從臺賬分析結果看,現階段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有五個方面的特點和趨勢:
全國農作物秸稈產生量巨大。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與此同時,農作物秸稈產生量也在逐年遞增。臺賬顯示,2021年全國秸稈產生量8.65億噸,較2018年增加了3500多萬噸。玉米、水稻和小麥三大糧食作物秸稈產生量分別達到3.21億噸、2.22億噸和1.79億噸,合計占比83.5%。
秸稈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
臺賬顯示,2021年,全國秸稈利用量6.47億噸,綜合利用率達88.1%,較2018年增長了3.4個百分點。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別為60%、18%、8.5%、0.7%和0.9%,“農用為主、五化并舉”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秸稈還田生態效益逐步顯現。
目前,還田是秸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臺賬顯示,2021年,秸稈還田量達4億噸,秸稈還田為耕地提供豐富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增強了土壤蓄水保墑能力,鞏固和提升了糧食產能。根據在全國主要農區32個點位的監測結果顯示,秸稈還田后土壤有機質平均增幅在5%至7%之間,作物增產幅度在2%至4.5%之間。
秸稈離田效能不斷提升。
秸稈離田利用能夠進一步發掘秸稈資源價值,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秸稈離田利用不斷增加。臺賬顯示,2021年,秸稈離田利用率達33.4%,秸稈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潛力不斷被發掘,資源屬性進一步顯現。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1.32億噸,利用率達18%,較2018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秸稈青黃貯、膨化、壓塊等技術廣泛應用。秸稈燃料化利用量穩定在6000多萬噸,可替代標準煤30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00多萬噸,以秸稈為原料的成型燃料、打捆直燃、沼氣工程、熱解氣化等生物質能行業有序發展。秸稈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量達1208萬噸,秸稈食用菌基質、清潔制漿造紙、零甲醛板材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鄉村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秸稈市場化利用加快突破。
秸稈“變廢為寶”,市場化利用是關鍵。近年來,秸稈市場化利用能力逐步增強,從主體數量看,全國秸稈利用市場主體達3.4萬家,較2018年增加7747家;從利用途徑來看,飼料化利用主體占比最高,達到76.9%,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主體分別占比7.8%、8.9%、3.8%、2.6%。分作物來看,玉米、甘蔗和小麥秸稈的市場化利用水平相對較高,市場化利用比例分別為9.2%、7.9%和6.9%。
目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疏堵結合、以用促禁”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已成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的突出亮點。嚴東權指出,深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下一步還需繼續注意還田要科學、離田要高效、處理好還田與離田關系三方面問題。